新看点丨站在 哪吒“肩膀上的 姜子牙” 赢了票房失了人心

时间:2020-10-16 21:09:11阅读:1224
国庆档电影《姜子牙》注定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大众心目中的国漫崛起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姊妹篇”,《姜子牙》上映前热度超高,领跑预售票房的成绩也印证了观众对中国动画片再上一层楼的集体期待。但上映
  • 动画电影《姜子牙》的故事产生于封神大战以后。昆仑门生姜子牙,率领众神战胜狐妖,推翻了残暴的商王朝,赢得封神…

国庆档电影《姜子牙》注定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大众心目中的国漫崛起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姊妹篇”,《姜子牙》上映前热度超高,领跑预售票房的成绩也印证了观众对中国动画片再上一层楼的集体期待。

但上映后,“姜子牙”好像坐上了过山车,刚开始票房一起高歌,远超《我和我的家乡》,但战绩赫赫的同时,危机也在显现,很快口碑迅速南北极分化,甚至异议多于褒奖。目前,《姜子牙》在网上的评分为7分,远低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8.4分。

观众对于该片在特效和画面上展现出来的水准和想象力,基本上持赞美态度,甚至有观众认为,《姜子牙》的特效要比《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国产动画精品还要好。除此之外,观众对于该片在人物塑造和影片主题上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意见。评价中“画面不错,剧情不可”是主流观点。

褒 奖

赞美者认为,相比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对低幼的世界观设定和老少皆宜的故事情节以及热血高燃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姜子牙》在影片的思想性上要深邃得多,影片对“个别和苍生”“小我和体制”等形而上的哲学命题提出了思考,影片并未给观众带来高燃的打斗和爆笑不竭的梗点,全片氛围冷静淡漠,成人国漫的趋势明显,甚至有观众认为,“一部《姜子牙》超过一百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姜子牙》确实跟《哪吒之魔童降世》纷歧样,它不属于合家欢,甚至10岁以下的孩子不太建议去看。中年大叔的主人公的确不敷讨巧,但影片每一场打斗都很酷炫”。

异 议

反对者认为,创作者放弃《封神演义》全书所讲故事,《封神演义》仅成为《姜子牙》创作的背景,这就意味着要完成一个崭新的叙事,但从影片呈现的叙事来看,并没有讲好这个故事,无非是寻找真相、摧毁强权、拯救世界、获得新生的套路。而具体的情节和细节也没有特别之处,特别是姜子牙、申公豹和小九之间的故事设定,不及以支撑姜子牙最后的行为。影片也没能讲清楚元始天尊敕令怪样子、申公豹跟随姜子牙不离不弃的前因后果,且这种老套的剧情很容易被成人观众猜到,所以很难有惊喜,真正是“看了个寂寞”。

此外,剧情拖沓,节奏缓慢,各种剧情逻辑上的硬伤也是该片的不及之处。从人物形象来说,“姜子牙”打破白发老头的沧桑感,变成了忧郁的中年大叔,也完全颠覆了一般观众的传统印象。

观众最多的差评集中在《姜子牙》过度捆绑“哪吒”等国漫天团上,很多观众表示,“有种被诓进影院的感觉,赢了票房失了人心。”《姜子牙》上映之前,联动了《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种营销手段确实起到了效果,然而,弄巧成拙的是,虽然同属“封神IP”,但《姜子牙》本质上是一部非常独立的影片,从导演到故事风格、内容都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没有任何关联,而且整体内容并不“合家欢”,且故事讲得也不那么好。

有观众称:“站在‘哪吒’肩膀上的‘姜子牙’起点那么高,就应该对得起这份期待,否则前期就别搞捆绑营销。”

延伸阅读

导演解释:原片200分钟被删减到110分钟

《姜子牙》上映后,大多网友表示,其故事背景庞大,但剧情松散而单薄,强行拔高立意,故事又圆不上,可见导演组讲故事的能力不可。对此,《姜子牙》导演之一程腾解释称,在原本的设计中,《姜子牙》用200分钟将所有事情串联起来,构架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但国内并没有时长200分钟电影的先例,为了保证观影效果,一般都会维持在1小时30分钟和2小时之间,所以《姜子牙》在制作中删减了大量片段,需要打破原片完整的构架,将残存的故事碎片整合起来,才形成了《姜子牙》现在的效果。

网友反问:明知时长限制,为何还制作200分钟

记者看到,对于导演的此番解释,并不是所有观影者都买账。有网友表示,理解《姜子牙》制作组的用心,原片200分钟难免要删减,只能保留中心主旨和主要剧情,才沦落到“不三不四”。但绝大部分观众并不接受这番解释,并反问道:“明知道电影院上映有时长限制,还制作出200分钟的电影,难道不是动画制作团队的失误?”而且也有网友表示,既然200分钟,那就分上、下集好了。

来源丨木子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